杭政辦函〔2025〕6號
各區、縣(市)人民政府,市政府各部門、各直屬單位:
經市政府研究決定,2025年推出10件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,進一步賦能企業,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、民營經濟最優市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。為確保10件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,經市政府同意,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:
一、工作目標
以高質量實施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為有效載體,縱深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,打造“企業不用找服務、服務會找企業”助企新模式,堅持實事項目惠及范圍廣、實施效率高、企業評價好的導向,推動破解一批企業訴求集中的突出問題,探索形成政府有為、協同有力、企業有感的助企實踐新路徑,形成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,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、更高滿意度。
二、項目內容
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主要圍繞降本增效、創新提質、要素保障、服務保障等維度,共10個方面,具體如下:
(一)“政策直達”助杭企!坝H清在線·政策超市”實現全市新增惠企財政政策(含解讀)主動推送率超96%;舉辦“親清直播間”活動40場;主動推送政府采購政策和信息清單,惠及全市中小微企業7萬家以上;引導有序布局境外產業,每月主動推送國別政策動態15條;組織“行走的辦事大廳”進園區、進企業、進商會、進社區送政策送服務上門系列活動110場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發改委、市經信局、市財政局、市商務局、市審管辦)
(二)“集成速辦”助杭企。提升不動產抵押融資便利程度,惠及企業及銀行網點2000家以上;推進道路運輸企業全生命周期“一站式”集成服務改革,惠及企業1000家以上;暢通總部在杭商務人士出入境證件辦理“綠色通道”;實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換證有條件免于現場檢查政策;建成政府采購行政裁決管理服務平臺,實現政府采購集中裁決案件調解結案率50%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、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安局、市市場監管局、市財政局)
(三)“數實融合”助杭企。形成企業科技特派員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案50個;推動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認定獎勵資金快兌付,兌付時長壓縮30%以上;體系化推進建成政府先導開放應用場景10個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科技局、市經信局)
(四)“要素保強”助杭企。“3+N”產業基金集群投向民營企業項目比重超85%;金融顧問助企服務“直通車”助力企業融資3400億元以上;新增中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金額600億元;中小微企業“政采貸”授信金額1億元以上;按需出讓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,投向民間投資項目比重超80%;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比重超80%;新認定就業見習企業100家,開發見習崗位2萬個。[牽頭單位:市國資委、市委金融辦(市地方金融管理局)、市財政局、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、市發改委、市人力社保局]
(五)“拓展市場”助杭企。持續開展“雙百雙千”拓市場行動,組織外貿團組150個,參加政府資助的境外展會100個以上,出境企業數量達3000家(次);組織220家以上企業參加數貿會、服貿會等展會;組織跨境電商進出口及無票免稅申報輔導培訓15場;組織舉辦“百場千企”產業對接活動200場以上,惠及企業8000家(次)以上;區、縣(市)實現商業有序外擺新政全覆蓋。(牽頭單位:市商務局、市經信局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)
(六)“創新賦能”助杭企。組織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賦能提升專場服務活動40場以上;舉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及創新創業大講堂50場,惠及企業1000家(次)以上;培訓科技成果轉化員、技術經紀人500人以上;新增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3萬次;新增可免費下載科技文獻650萬篇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經信局、市科技局)
(七)“執法提質”助杭企。編制重點產業法務指引和企業重點需求專項法務指引15件以上;優化涉企行政執法包容審慎機制,市級涉企行政檢查事項縮減8%以上;推進企業刑事風險防范工作提質擴面,服務企業3300家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司法局、市公安局)
(八)“權益維護”助杭企。實現訴前市場化解紛調解成功率38%以上;實施“網安盾”護企,預警處置企業涉網風險3000家(次)以上;健全困境企業高效精準挽救機制,實現法院破產重整(和解)成功率5%以上。(牽頭單位:市法院、市公安局)
(九)“降本增效”助杭企。推出算力券,降低企業算力成本;服務保障1.6萬家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,力爭全市工商業電價較上年下降3分/千瓦時以上;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8000套,降低企業職工住宿成本;一鍵生成個性化涉稅體檢報告,助力7萬戶A級企業提升信用起評分,降低企業稅負成本。(牽頭單位:市經信局、市發改委、市住保房管局、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稅務局)
(十)“優質服務”助杭企。設立“營商環境服務專席”30個,營商環境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5%以上;新建成產業服務驛站50個(含20個以上特色產業服務驛站);新設為企巴士線路20條以上;線上預約檢察e站“入企授課”實現100%提供上門送講;建立杭州市企業涉外法治服務中心,為企業提供涉外法治服務800次以上;選派助企指導員,定期走訪服務,為企業紓困解難。(牽頭單位:市信訪局、市審管辦、市交通運輸局、市檢察院、市司法局、市經信局)
三、工作任務
(一)把握需求導向,體現助企服務的精準度。各牽頭單位要站在深化改革、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,從環節到內容精準把握企業在政務服務方面的現實需求,結合項目征集遴選過程中企業的現實難點、所提期盼,2月底前編制完成項目的驗收標準、指標統計口徑、推進實施計劃;扎實做好對區、縣(市)任務的細化分解,在破解一個堵點、固化一種措施、形成一種機制的過程中,精準推動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落地落細,以為企解難“小切口”帶動助企服務“大突破”。
(二)把握目標導向,提高助企服務的效率值。各牽頭部門要以高起點、高要求錨定任務目標,將任務目標、任務節點在2月底前全量錄入“政在干”系統,實時準確更新任務進展;市級層面將以季度調度會、季度專報等方式對全市“為企辦實事”情況進行跟蹤問效,各牽頭部門要持續鞏固完善市、區縣(市)兩級業務調度機制,擦亮各項目均衡、普惠的底色,確保項目高質高效落地,在目標的完成度上持續向高攀登,在服務效率值上持續向快超越。
(三)把握價值導向,提升助企服務的獲得感。各項目牽頭部門要牢固樹立“企有所呼、我有所應”的服務理念,在主動服務企業、靠前服務企業上多出經驗,重點破解企業辦事“遲、慢、繁、難”等問題,既要“辦成一件事”,更要“辦好一類事”,持續擦亮杭州營商環境“金名片”。
四、保障措施
嚴密組織實施,凝聚各方合力。各地各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,自覺將“為企辦實事”擺在打造“營商環境最優市、民營經濟最優市”的突出位置,以實際行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。市政府辦公廳要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,建立健全例會調度、信息報送、跟蹤問效、審計監督、統計監測等機制;各牽頭單位要擔負起相關項目實施的牽頭責任,統籌協調、加強對接;其他責任單位要密切協同、合力推進。強化全程監督,注重質量提升。市政府督查室要將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納入年度督查計劃,全流程動態跟進,對短板問題進行實時督辦;市審計局等部門要圍繞項目實施進度開展跟蹤問效;市信訪局要按季度開展企業投訴信訪問題梳理與分析,邀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全程監督項目實施,豐富無感監測方式,將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檢驗項目成效的評價標準,以客觀全面的評價維度助推項目質效兼收。做好典型挖掘,擴大宣傳覆蓋。各地各單位要加大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落地、破難解憂的宣傳力度,突出“以案評事”,做好助企典型案例常態化收集,尤其是對企業關注度高、問題涉及面廣、路徑參考性強的案例進行多角度宣傳,用通俗的語言、鮮活的案例講好“助企故事”,要持續加強與企業界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黨代表以及在杭商會協會的溝通對接,廣泛收集意見建議,濃厚助企氛圍,推動涉企政務服務提能升級、利企便民。
附件:2025年市政府“為企辦實事”項目責任分解表
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
2025年2月9日
(此件公開發布)